儒林外史市井四奇人人物形象
市井四大奇人是指《儒林外史》一书中书末出现的四个士人形象。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这四大奇人,是知识分子高雅的生活的化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俗世奇人奇的含义
《俗世奇人》“奇”的含义:
“奇”就是非同寻常,底线是意想不到,上限是匪夷所思。这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或者身怀绝技,或者他待人接物、做事做人让人意想不到。这样的人叫奇人。在古代,故事不叫故事,叫“传奇”。无奇不传,如果你没有什么奇的东西,大家也不会口口相传。
生活中如果你往深处看,会找到很多这样的奇人。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文化遗产抢救,我看到中国大地上的奇人太多了——他们是有本事的人、有绝技的人,让人意想不到的人。我希望能通过一个巧妙的故事,把一个独特的性格挖掘出来。
儒林外史市井奇人奇在何处
市井四大奇人是指《儒林外史》一书中书末出现的四个士人形象。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这四大奇人,是知识分子高雅的生活的化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儒林外史》的第五十五回写了四位市井奇人:在寺院里安身、擅长写字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最喜欢下围棋的王太,开茶馆、能诗善画的盖宽,做裁缝、喜欢弹琴作诗的荆元。
这四位奇人既操持一个“贱业”,自食其力,又文采风流,性格狂狷,实际上是穿着市井衣饰、过着市井生活的读书人。
他们的出现,他们的塑造,表达了小说家“礼失而求诸野”的一种文化诉求。
市井四大奇人
《儒林外史·“市井四奇人”》
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作为压轴人物,出现在“虞博士那一辈人,也有老了的,也有死了的,也有四散去了的,也有闭门不问世事的”这样一个时刻。残酷地说,贤人们是全军覆没了。这四奇人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中兴”大将了。然而环顾神州大地,“论出处,不过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论豪侠,不过有余的就会奢华,不足的就见萧索。”在这斯文扫地的土地上,到处讲究的都是“升、迁、调、降的官场”,“揣合逢迎的考校”。
作者公正地告诉世人一个怵目惊心又毫不奇怪的事实:那个社会烂掉了。然而作者的人文理想并没有泯灭,于一塌糊涂的沦陷之中,让四奇人横放特出,他们既是贤人“薪尽”之“火传”,又有着“别一世界”的风度,带给人们新的希冀,第一个奇人的命名,即用谐音法暗示出他们是作者的一种希望;季即冀,希望也;遐年,未来岁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