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三第一节化学课
高三的课……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复习,课前问一下老师的复习方式,内容和进度,把所有化学书,资料准备好,保证自己的复习进度比老师快两节,高中化学内容不多把题量跟上,做好复习总结
谢谢您的邀请。虽然我不是化学老师,但是就自己高中学化学时的经验,还有数理化理科知识学起来有相通的特点,给您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课前充分预习,因为是第一课,也是可以做到的。在假期,最好把整个高中化学课本浏览一遍,对要开始的这一学期学习、复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着重把第一章的内容都预习、复习一下。
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了解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要对这些内容有大体上的认识,这样上课的时候,就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对自己还不熟悉的难以接受的内容,能够集中精力听讲。
2、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果听课后还没有明白,课堂间歇或者是下课后,及时问老师,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3、化学虽然是理科,但是它同数学和物理又不一样。很多东西需要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好,但是不理解也要记住。就像元素周期表,原子的化合价,这就需要记住的。比如用下面这个顺口溜,来记忆原子的化合价就比较容易记住。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要记清。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碳酸硫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很多前辈归纳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技巧,对学习化学特别有用。我到现在还能背诵元素周期表前36位。
4、到高三,很多学校都是开始复习了。一般高中学校都是高二下学期就结束高中全部课程,即使有某科没结束,可能在开学前一个月或期中考试前就都能结束了。各科知识的学习、复习也都加快了进度,一般这学期就开始第一轮复习了。
复习的进度,肯定比新课要快,这时候要能够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建立知识体系,知道在所学的科目里,什么问题是基础,是关键,是重点,是难点,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化归纳总结,达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的目的。
五星占全文
在公元前一六八年埋葬的前汉时代的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包括不少以前人们所不知道的有关天文和地图方面的新资料。下面,我们从有关天文的资料中选到一份名为《五星占》的资料来加以讨论。
一、《五星占》:记载五颗星运行的大要和占星术
《五星占》全文有八干字左右,篇幅相当长。这份资料在中国学者的努力下,已经译成了现代文,收录在一九七四年的《文物》及《中国天文学文集》中。在《五星占》中,按木,金、火、土、水的顺序,记载了这五颗星运行的大要和占星术。以木星为例,开头的部分是这样的:
东方木,其帝大浩,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岁处一国,是司岁。岁时于一国司岁。
与五行中的木相对应的东西在天上是岁星(木星),这个星每十年绕天一周,每年支配着地上的一个国家。这种学说称为领域说。将木星称作岁星是这样由来的,这种学说把天的一周分为十二等分,称作十二次,认为岁星一年运行一次。
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根据岁星的位置来表示年的纪年法了。后面,这篇文章又写到:
现在有好多作者都写不好七律,为什么他们都会写上七律二字呢
严格意义上来说七律的平仄格律只有四种情况。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个人观点:
1、不能说很多人写不好,网上还是有很多写得不错的;有部分写得不够好,确实是,我就是其中之一。
2、基础:首先要弄清楚七律的基本格式;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在这个基础上再寻求变化,“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是要理解好的。
3、押韵:如果是用“新韵”就要特别注明;不然就理解为用的是”平水韵”;容许“孤雁入群和孤雁出群”,但尽量少用。
4、诗的初稿完成后,要检查会不会有“重韵、挤韵、出韵”等在用韵方面问题。
5、对和粘:失对和失粘都是大忌,要注意。
6、每句的词组排列尽量做到有变化。
7、用词:尽量古语来表达现代生活。最好不要用成语。
8、典故:如果一首诗能够引用到一些典故,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确实,文无止境,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
现在好多作者都写不好七律,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古体诗上都要写上七律二字。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个人爱好
作者本人特别喜欢古体诗,由爱好而欣赏,继而模仿书写。虽然明知道写得不好,但精神可嘉,属于不知不可为而为之,出发点上没有可责怪之处。
(二)诗词功力
作者想要写作一首合乎规则的七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但要熟读诗书,还要熟悉《联律通则》等用典规范。
七律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不像古风和绝句等容易上手。
要想写好七律,不如先学习古风,培养语感。
然后,可以从绝句入手练习,经年累月,或许可以炉火纯青。
(三)对联基础
七律的重要特征是要有对仗,对联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颔联”和“颈联”是七律的点睛之笔,联律不过关,妄谈七律。
问题:现在有好多作者都写不好七律,为什么他们都会写上七律二字呢?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有两种现象,一种是会写,但是写不好,这种情况冠上七律二字无可厚非。
另一种现象,是不懂七律的规则,但是也常常冠上七律二字。这种现象在网络上经常能够看到。
七律是七言八句,中间二联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间要粘连,平仄要合规,押韵要一韵到底。
相见时难别亦难【难:十四寒 】 押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风无力百花残【残:十四寒】 押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干:十四寒 】 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
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应觉月光寒【寒:十四寒】 押韵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他们以为七言八行就万事大吉,一般人却不愿也是懒得学,便自以为是,但你别批评他,如果你指出他的谬误,那就麻烦了,最后会脑羞成怒而出言不逊,漫骂真至被封楼。不要理这种人,不管他冦以代么名号,头条里还是要看文彩的。
这个问题我有亲身体会,所以很愿意说一下我的看法。我很爱好诗词,读了不少唐诗,短短的一句话就含了很多内容,还朗朗上口。于是就仿照读过的诗搞起所谓创作来。当时只知道要押韵和只知道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也稍为知道律诗有对仗的要求。于是我将我自我感觉良好的一首七言古诗,冠之以七律,寄给了我的南方的忘年之交的老先生。老先生回信先是鼓励了一翻,说我内容写的很好,但不是七律诗,只能称为古风。七律必须遵守有关格律去写。让我专门去学一下诗的格律。当时并不太在意,觉得格律平仄要求太受约束。认为只要内容写的好,用词恰当,巧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下功夫去专门学什么平平仄仄,反倒能影响意境的发挥。说是这么说,但对不懂格律,心里老是疙疙瘩瘩的。一年前通过朋友介绍我报名加入了一个诗词学会。开始了学习诗词格律。
通过一段时间的当习,对格律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好的格律诗不但不影响意境的发挥,反而能帮助你提高诗意。运用好平仄不但朗朗上口,节凑感更强,古味更浓。收起吧,说多了就显啰嗦啦!
为什么说问答上对联的出句者,应提高汉语水平
悟空问答上的对联出句者应提高汉语水平,大致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懂对联上联和下联的平仄关系,错把上联当下联,或错把下联当上联。
二、出句中平仄混乱,三仄尾或三平尾在出句中出现,有的七字出句甚至一平六仄,这是对联的大忌。
三、出句无意境。什么乱七八糟的几个字就拿出来让人对。比如像最近出现的出句:“老黄牛,花生,小白菜,老牛吃嫩草,吃喝拉萨睡,酒泉,谚语俗语––有理,重生,爱,走红运,化妆师,变节,万年松,夜郎,垂直,出师表,天黑请闭眼”,这些出句到底要表达什么?有何意义?把握审核势在必行,不要让这些低质量的答题出现在问答里。
四、出句中常出现错别字,而答题者也将错就错,十分搞笑。
五、缺少新意。很多出句都是将名诗中的一句改一两个字再发出来,显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原诗的韵味。
综上所述,出句者要提高自身修养和汉语知识,让问答真正的娱乐大众。
谢邀。如果仅是娱乐,倒无所谓。
但对联毕竟还是一种传统文化,要讲究对仗工整,讲究意境,讲究平仄韵律的。在悟空问题中,有的出联实在不敢恭维,不讲究平仄韵律不讲究对仗工整:,不讲究意境,在他们看来任问一句话都是对联,甚至这句话本身就是病语,不符合语法要求。我只能说勇气可嘉。(应答的上联或下联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不是宏扬传统文化。而是在糟踏传统文化。
关键词: 问答上,对联,出句者,汉语水平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头条问答是课堂吗?是学习提高的地方吗?是竞技比试的地方吗?当然都不是。我想这只是个平台而已,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权利,百花齐放才是春,当然没有小草也不是春。
对联的基本规则,一个月学习了可以,一年学习了也可以,其实我们往往一辈子也没学习好,那又如何呢?
出句者的形形色色,是头条丰富多彩的源泉,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是让自己安心的第一条件。
提高汉语水平?哪一个不需要?
自以为是是我们的大忌!心态决定命运……
对联是一种特有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关于对联的联韵规则不做过多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或线下书店里收集和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和书籍进行系统的学习。我这里着重谈一谈头条问答版块对联的出句者,为什要提高汉语水平这个问题做简要回复。对联是一种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出句者应具备一定的语言驾驭功底,或写人或状物或描景或抒情,一句话出联要美要雅要意韵美要形式美,这样对出的对句上下联之间才会产生一种和谐美,否则出句粗俗不堪,对句难免不堪胜之,这样就失去了整体的应和应对之美。大家不妨留心一下古今的名对和绝对,无不具有意境美声律美形式美等“三美”特点。所谓的意境美是指一副优秀的对联应该具有诗一样的意境和语言。声律美也是联语诗化的一种表现,但它有特定的声律声韵限制和要求,以七字联为例,应遵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大家可以看到上联尾字为仄声(入声去声),下联尾字为平声(阴平阳平)。此外对联还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原则,即在每一个字的词性词义对仗上应遵循这个原则。此外对联忌三字以上的平韵尾,这样写出的对联会缺乏一种声律美。合乎规则的对联基本就这些常识性的要求,但有时我们也讲词不害意,只要有合适的表现词语出现,那么声律的要求当退其次,这也是常识和常规。
写对联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平仄吗
是,但七言联只一,三可不论,五言联只一可不论。
上联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三,不论。
仄平平仄平平仄。
若一,三,五不论。
仄平仄仄仄平仄。(三仄,错韵)
同理下联,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若一,三,五不论。会出现三平,也是错误的。
疏漏勿怪。
我认为这句话应是: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尾必押。这说的就是平仄韵。汉语语音分一、二、三、四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入声,也就是仄。对联的上联一般是仄声结尾,下联则为平声。
是的。我们常见的对联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当然,也有更多字的长联,现仅对五言和七言对联做一说明。
1、上下联字数相同。上联五句,下联五句;上联七句,下联七句。
2、上下联对应位置字(词)的词性一致。所谓词性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3、平仄相反。平即拼音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即三声和四声。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句按平仄即:仄(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此上联的一位就可以平可以仄。(中)是可平可仄的意思。
4、五言七言对联的基本格式有: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
其中上联收尾一定是仄,下联收尾一定是平。一三五(字位)可平可仄,二四六(字位)必须相反。
不是单纯的,律句绝句中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第一是防止孤平,第二是保持音节节奏,第三是古人诗词是和音乐音律节拍有相关关系,所以严格要求平仄的排列,出现孤平或单仄就要在下句对应的字数拗句,平仄互换补。诗词中的平仄关系不单单是音节要求,也是人为制造难度以更加高度艺术体现一个人的才华,同时也是赶考的一个必考之题。您问到是不是指平仄关系,是,但也指你对韵谱和声谱熟悉掌握程度,它可以直接看出你是一个真假文人。
恩首先回答是指平仄,大概是说七律诗,第一 、三、五句可以不讲究平仄,而二、四、六句要平仄分明。首先说什么是平仄,我原来也不知道,通过查资料大概知道所谓平仄,是按照普通话的读音,以一、二声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去声为为仄声。也就是说用读音去衡量,汉语拼音的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平仄声在对联中应用比较多,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3,4声调),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1,2,声调)。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题主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应该说的是格律诗吧?希望继续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