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NB的女装大佬是谁
梅兰芳
梅先生无需多言,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女装是日常,亦是工作。台上的梅兰芳楚楚动人,一颦一笑,转身回眸间迷倒一片;卸妆后也是玉树临风,英气逼人。
梅兰芳
梅兰芳剧照
kv-2坦克战绩如何
KV-2重型坦克(英文:KV-2 Heavy Tank[1])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安装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随着正式纳入军方采用而给予了“KV-2”的称呼,苏联士兵则称其为“无畏战舰”(KV s bolshoi bashnei)。搭载152mm榴弹炮的它拥有强大的火力,其巨大车体被德军称为“巨人”(Gigant)。从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产的试制型)共生产了202辆。
1940年,2辆KV-2坦克就被送至前线。不过据说在苏联卫国战争前KV-2并没有参加过战斗。这2辆KV-2坦克向已经被攻占的碉堡射击,射击效果很好。1940年后期,KV-2重型坦克正式装备部队。苏军坦克兵喜欢称呼KV-2坦克为“大胆的人”。
战斗全重 52000kg
车长 7.0m
车高 3.3m
车宽 3.25m
引擎 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乘员 6人
火力装备3x7.62mm DT MG机枪
152mm Howitzer M-10 火炮;
早在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的博福斯Bofors 37 mm战防炮48发炮弹全中的情况下都无法击毁一辆KV2。
KV-2有一件值得吹一辈子的战绩,即是在1941年6月23日巴巴罗萨行动中
德国第6装甲师的LT-35轻型坦克在立陶宛杜比萨河的桥上和苏军第2装甲师的一辆KV-2遭遇,而后德军LT-35对KV-2进行了疯狂的射击,但是它的37mm主炮对KV-2完全效果,苏军KV-2乘员甚至对这种打击装甲产生如敲门般的声响却无法击穿的炮弹戏称为敲门炮。
KV-2的回击则是一发入魂,仅25mm正面装甲的LT-35完全不可能挡住152mm炮弹的一次开火,蒙受巨大损失的德军企图让第57装甲工兵营的人用炸药炸毁坦克,但坦克的同轴机枪压制。
最终德军组装完了88mm高炮,在高炮的压制下,步兵撬开了KV-2的顶盖,并丢了手榴弹进去才消灭了这头巨兽(作为坦克驾驶员,估计最恐怖的事情就是遇到这种事了)。因此德苏战争中后期德国开始大量装备88mm Pak 43反坦克炮。
Kv-2重型坦克,是上个世纪苏联研制的一种重型坦克,最初是为了填补坦克部队的火力空缺而研制的,使用了一门152MM火炮,可以发射海军使用的穿甲弹和混凝土穿甲弹,威力惊人,不过由于kv-2坦克的换气装置不好,和其头部过重的关系,导致了机动性的下降和坦克兵的差评,导致kv-2只生产了三百余辆kv-2坦克便停产了。
而kv-2最出名的战绩就是以一辆kv-2坦克配合友军足足阻拦了德军装甲师足足两天!期间德军用了各种方式尝试击毁这辆kv2坦克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德军调来了88㎜高射炮才最终击毁了这辆kv-2坦克,而此时kv-2坦克基本也弹尽粮绝失去抵抗能力了,而在其他战斗中,为数不多的kv-2坦克也成为也是苏联军队抵抗德军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各种战线上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Kv-2坦克虽然有很多的小毛病,也没有太多出色的战绩,但是在苏联缺少重型火力的时候为苏联红军献上了绵薄之力,直到后续的重型坦克出现,才逐步替换了kv-2坦克。
重型坦克: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重型坦克重42~8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52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其特点是火炮口径大,炮管长,攻击力大。因为坦克火炮口径大,意味着攻击力大。重型坦克火炮口径有88毫米、90毫米、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122毫米、128毫米、130毫米、150毫米甚至152毫米。同时,重型坦克车体装甲厚,抵御炮击的能力强,但是体重大导致速度较慢。重型坦克外形庞大重量惊人,是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重型装甲和强力火炮,使每一辆重型坦克都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寸和厘米怎么换算
厘米换算成寸:1毫米=0.03寸计算机过程:1米=3尺=30寸1米(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00毫米=30寸1毫米=0.03寸举例:1040*850*1938mm=31.2*25.5*58.14寸1100*900*1950mm=33*27*58.5寸1040*1090*1950mm=31.2*32.7*58.5寸
穿越到南宋末年的机械厂,该生产什么冲锋枪对抗蒙军入侵
毛瑟冲锋手枪
说实话,只要是现在的任何一款现在的冲锋枪放到了宋蒙战争时期,那结果都是碾压性的。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穿越过去的工厂与子弹工厂,到底带了多少原料能生产出来多少的装备。实际上和冲锋枪相比,单发步枪或者更适合,毕竟射程更远,子弹更节约(在原料有限的情况下)
不过要在冲锋枪上考虑,那么我们就选择一个大名鼎鼎的毛瑟冲锋手枪,其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盒子炮。
盒子炮,当然更多人愿意称呼其为驳壳枪,是一种自动手枪,被称为抗日神器,曾经大量装备与中国军队,可以单发,可以连射,其木质枪盒如果接在手柄上,便可以形成一个枪托,构成了一柄冲锋枪。其威力和可靠性,都经过了抗日战争的验证。
选择毛瑟冲锋手枪的原因有几个:
1.这是一种经历过实战验证的武器,性能稳定可靠。
2.用于钓鱼城一带的巴蜀地区,这样的地区山路崎岖,道路难行,不利于大军的展开,反而利于小部队利用地势的突袭。选择手枪一类的冲锋枪,在携带上更为方便。
3.其实是怀疑这个工厂原料不足,如果原料足够那么生产哪一类的枪械都没有问题,在原料不足的情况下,那么以当时的原材料仿制就成了一个重点问题。而在抗战中,驳壳枪曾经被大量的仿制,甚至有的边区用十分简陋的设备和材料制造过单发的驳壳枪。
从以上几点考虑,个人觉得毛瑟冲锋手枪也就是盒子炮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这个问题是你能生产什么样的子弹。这取决于生产材料的装备情况,铜,铅,硝酸的数量和比例。然后才能考虑子弹的大小,具体的威力水平,接着才可以进行枪的详细设计。如果有足够的材料可以保证子弹的数量,那么对付骑兵和古代批甲军队至少需要保证枪口动能超过2000焦,也就是AK-47的水平。
当年的蒙古军队擅长骑马作战,很快地就冲到阵地前,只有用弹链式供弹的机枪,如马克忒机枪,它能连速射出很多发子弹。就象当年彭德怀将军收拾马步芳部队一样,几百挺轻重机枪一字排开,马步芳以为他的骑兵跑得快。照样被打的溃不成军,人也打死了,马也打死了,不但取得胜利而且马肉也给部队改散了伙食。
如何评价伯莱塔M1918冲锋枪
伯莱塔M1918冲锋枪是意大利伯莱塔公司在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冲锋枪,由于比德国MP-18冲锋枪的服役在早了几天,伯莱塔M1918冲锋枪也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冲锋枪。维勒·帕洛沙M1915与其说是冲锋枪,不如说是一种双联装,发射手枪子弹的机枪。而伯莱塔M1918冲锋枪只保留了维勒·帕洛沙M1915的一半枪身,安装了枪托,改进了扳机结构,造型和使用方式更像是冲锋枪。
由于基础结构没有变化,伯莱塔M1918冲锋枪原先的基本原理不变,依然是罕见的枪机回转延迟半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弹匣也沿用了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的25发弹匣,发射9×19毫米格里森蒂手枪弹,这种手枪弹基本上就是减少了装药的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伯莱塔M1918冲锋枪增设了一个木制枪托,还能加装刺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军方共装备了5000支左右的伯莱塔M1918冲锋枪,其中大部分都是用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改装而来的。
在伯莱塔M1918冲锋枪投入实战后的几天后,德军也装备了MP-18冲锋枪。凭借着这几天的时间差,伯莱塔M1918冲锋枪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冲锋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军方保存了一部分伯莱塔M1918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过使用记录。后来,意大利伯莱塔公司还在伯莱塔M1918冲锋枪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设计出了伯莱塔M1938冲锋枪,也是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的制式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