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你看懂了吗
泥石流不可怕,活在记忆里面才可怕!
男主的秘密就是一直活在那个夏天,一直想要找到那个夏天!
他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一个有着万绮雯的世界,一个有着万绮雯的家!
梦中废弃的监狱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这会一座关着自己和万绮雯,关着自己幻想的一座监狱。
1月31日,《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全国的影院上映,同时也创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一个文艺片,预售的票房罕见地过了亿元,首日的票房甚至超越了2.5亿。
但是被各种宣传手段吸引到影院的观众们,大部分却叫苦不迭。
不是从头到晚的昏睡,就是看完不知所云,甚至还有观众,当场就要求退票。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为什么会变差
《地球》本身是文艺片,口碑暴跌肯定是营销的后果。而这样的营销方式一是因为资本的介入,而是成本控制出现严重问题。毕赣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不过20万人民币,这一部就一跃升到5000万,这真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着的。
面对巨大超支,营销只好走极端,想办法回本,资本逐利这没的说,可营销想到了一切,没想到赚了票房,公司的股票却一夜跌停,得不偿失。
从电影本身来讲,毕赣的第一部《路边野餐》才华尽显,这让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大众,对他的新片充满期待,这种期待是创意上的,内容上的,而毕赣交出的案卷却是用力炫技,用根本没有必要的长镜头叙事。
矫情的台词完全让人感受不到王家卫式的暧昧和意境,反而很烦。
该片在法国上映之前,《电影手册》杂志的副主编让-菲利普·戴西就发表了一篇影评,这样说到,
这部电影营销真的很好,在新年的最好一天,以地球最后的夜晚为噱头,一吻跨年。
吸引很多人去电影院买票,第一天票房接近3亿人民币。作为一个文艺片来说,这个票房已经是奇迹了。
但票房爆炸仅仅一天,第二天就断崖式下降。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买票并不是多喜欢看这部电影,而是随大流,跟风 他们其实并不喜欢看,结果肯定对这部电影失望。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由7.4下降到6.7,说明很多人不喜欢。
毕赣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什么值得期待
毕赣用一部《路边野餐》让大家认识自己,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导演,愿意做梦又勇于造梦。
拍摄《路边野餐》的时候,他没什么资源也没什么人认识他。
只好动用全家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用自己的姑父就把感情渲染到位。
从而他也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艺术水准,真正的用电影语言讲述有趣的故事。
也许是生长在贵州这样好山好水的地方,毕赣的电影种现代的质朴美感,清新自然。
《地球最后的夜晚》讲述的是一个重回贵州的中年男子偶然发现一个神秘女人的踪迹,从而想起12年前两人一起度过的神秘的夏天。
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悬疑片,实则是一部实打实的文艺片,探讨的是自我记忆和家庭关系。
其实关于电影内容,因为保密措施做得好,并没有太多可以演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最引人关注的应该是该片从台前到幕后堪称华丽的制作阵容。
先说说导演毕赣,毕赣在2015年时凭借其导演处女作《路边野花》拿下了52届的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出于对毕赣的欣赏,次年,金马奖又邀请其拍摄了一支极具风格的宣传广告《神秘金鱼》。
如果说,新生代天才导演毕赣的处女作长片[路边野餐]还是手工业时代的作坊产物,那么他的第二部作品、即将于2018年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则实实在在是鸟枪换炮。其幕后阵容之强大,已足见毕赣“野心”。
这次同样是毕赣自编自导,但他请来了著名台湾作家张大春做文学顾问;制作人沈暘,曾监制[白日焰火]、[少女哪吒]、[东北偏北];另一位制作人徐征,曾监制韩寒电影[乘风破浪];艺术指导王志成,曾担任侯孝贤电影[南国再见,南国]、[千禧曼波]、[最好的时光]美术设计;录音李丹枫的作品还有忻钰坤的新作[暴裂无声];原创音乐林强自不必说,侯孝贤、贾樟柯御用配乐师,[路边野餐]中的音乐也是他的作品;摄影指导姚宏易,更是侯孝贤御用摄影师,[海上花]、[刺客聂隐娘]都是他的作品,陈玉勋的[健忘村]也由他担任摄影。
如此看来,毕赣第二部长片,就用了一帮大师班底,几乎是把侯孝贤御用团队搬了过来,放言中国影坛,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有这等待遇。
▲毕赣
看完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你想说什么
故事分为上下两章。
上篇是交错的现实。
从时间顺序通下来的话,就是:罗紘武因为朋友白猫的死而去捉寻凶手左,因而认识了左的情人万绮雯,发生了爱情,后被左发现。罗紘武答应了万绮雯去枪杀左,但她却没有赴约失踪了。多年后因为父亲的死罗紘武回到家乡,发现了关于万绮雯的线索,在寻找的途中不断回忆旧事,就在即将和牵挂的人见面的那晚,做了一个奇幻的梦。
下篇就是罗紘武完全的梦境,充满了暗示和象征。
矿洞小男孩是朋友白猫和万绮雯曾经打掉的孩子的综合象征;举着火把的红发女人是曾经和邻居私奔的母亲;短发的年轻的凯珍是罗紘武永远珍贵的爱人罗绮雯。只是她的爱是短暂的烟火,罗紘武的是永恒的钟。
《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什么这样命名?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其实不能说怎么评价吧,一万个人有一万个评价
至于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你总不能用乡村爱情,乡村趣事来说吧,这个叫文艺;烟花代表男女的情,烟花是短暂的,公鸡打鸣了,天亮了,梦也该醒了,对于男主来说,也是最后的夜晚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讲的是男主的梦,还是他的回忆?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2018年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烂就烂吧。可恨的是还想依靠营销手段骗人头赚钱,害得很多人上当受骗,这些人从此恐怕再也不会看国产电影,可见这部电影对国产电影市场的伤害有多大,出品方和导演和汤唯就是阻碍国产电影发展的罪人。本来国产电影这锅汤就不太好喝,还要给锅里倒入一麻袋老鼠屎。
《地球最后的夜晚》算得上一部优秀的文艺片吗
不应该算一部文艺片。更应该算是一部艺术片,半部文艺片。艺术片与文艺片的差别是艺术片打破常规结构的程度更深。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在营销环节出了问题,一部拍给小众人群的电影被当作商业电影宣传,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不过这种尝试也没什么,因为欧洲、尤其法国电影院经常会排类似的电影。这种电影不在于评价好坏,而在于曝光度。曝光度本身就是一种承认。
不是,负责人的说,完全不是!
如果以后文艺片都这么拍,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只会让文艺片更远离大众,更让大家对文艺片敬而远之。
为什么文艺片不能像活着,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有深度,有内涵,也不会让观众一脸懵逼呢?
希望导演们,能更多的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去炫耀什么拍摄手法,拍摄难度,以此来装逼
谢谢
它破了我的人生第一次观影中途离场的记录。离场时,我看到有些人在玩手机,有些人在睡觉,还有一些人一脸懵逼的对着大屏幕坚持着,精神值得尊敬……你说他是一部怎样的纪录片呢?
现实里并没有文艺片优秀与否的评价标准,但是个人认为,《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是可以称之为一部优秀的文艺片的。
文艺片的好坏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但是从目前《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影片的表现来讲,虽然评分已经不足以和票房相媲美,但仍可以称之为一部优秀的文艺片,美中不足的就是,影片的营销方式有点只为票房,不为口碑。
影片定档于2018年最后一天,并且提出了“一吻跨年”宣传口号,鼓励观众在12月31日21点50分走进影院,看完电影时候正好可以亲吻身边的爱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营销方式可以吸引无数的年轻男女为影片埋单,如果我还年轻,即使时间不允许,那怕翘班,我也会去看电影的首映,为这部“浪漫爱情片”埋单。
《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地球》的营销成功可能是2018中国电影最了不起的壮举,它同时完成了以下几大伟业——
1.将现实中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批观影人聚在了一起。一方是从《野餐》赶来的文艺死忠,一方是大众媒介荼毒的爱情心奴,作为这部电影理论上最正确受众的“文艺”情侣,他们的话语不会在浪潮中掀起半点波澜。
2.第一次证明用烂片的策略包装文艺片这种宣传方法完全可行,两种片子同样不以内容见长(一个没法看,一个看不懂),但通过完全营造形式上的噱头(比如误导向的预告和海报宣传语)同样能够实现市场范围的成功,这是营销的胜利,不是艺术的胜利。
3.最后难听一点说,它为中国的文艺片市场开创个一个无法复制但最终效果上会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典范——包给自恋文青吃的饺子,割广大群众韭菜做馅。这种结果不会为中国的文艺片审美做出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让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激烈,误解进一步加深。
当一部作品赚取了超出自身能力的实惠,它就理应付出大于负担的代价。对于那些被骗了钱还要被文青蹬鼻子上脸的观影同胞们,我只想说怼他大爷的千万别惯着。